枝头干枯的泡桐果还没有落尽的时候,一簇簇的花苞已经饱满欲裂,再经一阵子暖风的吹裁,那毛茸茸的黄褐色花萼便四下裂开,一朵朵淡紫色的喇叭花跳将出来,拥簇枝头,煞是热闹。花本无语,和风习习,野蜂群舞,间或雀鸟枝头婉转鸣叫,一起谱写着春天最舒缓的乐章。无论乡村还是城市,原本那么普通的一棵树,一经绽放,你都会为之倾倒,为之动心。这原本是怀揣着乡愁的树啊,驻足回首,那房前屋后,那院落炊烟,那山川行道,它都在最不经意的地方为你驻守着怀乡的路,它是一杯浓浓的酒,一怀淡紫色的挥之不去的乡愁。
在故乡的认知里,“泡桐”即为“梧桐”。因了“栽下梧桐树,引得凤凰来”的美好寓意,家家户户便有了栽种泡桐的习惯。其实,栽种泡桐,还有个重要的原因,它是速生木,有一定的实用价值。乡村儿女成家,养儿建新屋,送女做嫁妆,桐木轻便,不可或缺。
在我幼时,我的母亲也为我种下了两棵泡桐树。一棵栽在井边,一棵栽在影壁墙后。我是男孩子,母亲栽下此树,该有招引凤凰之意吧。梧桐栽下时,我时常把树身当镖靶,练习飞刀。刀插在树干上,树身便汩汩流出清水,似泉眼,流个不停,觉得好玩,还会多插上几刀。会写字了,也曾刻过几个字。母亲看到受伤的树,总数落我几句,然后嘱咐我找些泥巴,抹在伤处,过不久,便结疤了。疤痕经年累月,着实积了不少。
井边的树得了地势,噌噌疯长,几年的工夫,华盖初成,遮天蔽日。曾经的伤口和字迹,随着树身变粗,已经不可见了。而影壁墙边的那棵,羸弱枯瘦,成材无望,满身的树疤,就这么陪衬着过了许多年,砍掉,作了柴火。
成材后的泡桐树带给我许多欢乐。春天,繁花似锦,蜜蜂钻进钻出,煞是热闹。我曾在树下捡拾被雨水和风打折的花枝,摘掉花萼,吮吸花间的蜜汁;满树花萼零落的时候,穿针引线,把褐色的花萼顺序穿起来,像条蜿蜒曲折的青黄蛇,可以拿在手里摆弄一天;夏日树下自成一片清凉世界,铺一张草席,吃块井里起出来的西瓜,睡上一个惬意午觉。梦总被聒噪的蝉声打乱,然后,就想着该和面筋,粘树上的蝉了。无奈树干高挺,没有足够长的竹竿,只好作罢,继续睡觉。望树兴叹,不如静待夜幕低垂,那时,可以毫不费力地在树干上摸知了狗。一个夜晚,足不出户,能找到二三十个,足够次日饱餐一顿。入秋,一茬茬的落叶盖在院子里,晒干了,便堆在一边。来了兴致,我也会拿搂耙到胡同里,屋后搂落叶。那时,乡里种蒜,没有塑料地膜,家家户户便用落叶覆盖蒜地。然后,树上的桐子落得差不多了,天开始飘起大雪。儿时的冬天,雪真的很多,池塘也冻住了,冰面上能容纳一村的人。站在树下,看刺破苍穹的枝干,黑白分明,似一幅水墨画。攒一个雪球,朝枝头的麻雀扔去,鸟飞去了,一簇蓬松的雪块落下来,恰好打在头上、肩上,溅到脖子里的,瞬间融化成冰凉的雪水,透心的凉,我却不懊恼。一个冬天,房檐上、树枝上,冰溜子随着日头和天气此消彼长,有时候能长到一米长,不经意的一个午后,轰然一声,散落一地的冰晶。
那口井的水很甜,邻里百舍常来家中取水。压水机旁,泡桐树听足了邻人对它的赞美。树成材,井废了。新式打井法大行其道,再也不用雇人掘土淘井了。当生姜种植兴起时,废井有了新的用途,成了姜窨子。掏窨子,打开井盖,见到井壁上垂下万千条的根须,我们都大吃一惊。有一条碗口粗细的根茎悬垂插入五米深的井底,四下里,缠绕了许多胳膊粗细的根蔓,非常恐怖。邻人都说树成精了,树根一断说不定会喷出血来。井口晾了一上午,待气流通畅了,挖窨子的人顺着粗根滑到井底,除了那悬垂的树根,其它的都清掉了,血水未见,清水流了不少。有些根茎看着很粗,水灵灵的,一扯便断了。余下的那条树根,为我上下井底提供了方便,我经常顺着它滑到井底,躲猫猫。
没过多久,一段粗壮的根突兀地拱出地面,其前端正好插入了正屋下的石基中,泡桐树大有与屋宇共存亡之势。好在,我们也搬到了城里,不用担心那树根了。过了几年,修缮老屋。伯父说,树冠巨大,老枝粗壮,遇到大风,横斜的枝干会扫了屋脊,树枝若断了,也会压塌老屋。看来,那插入地基的树根,远没有树冠对房屋的威胁大。随后,伯父把树处理掉了,听说只卖了一千块钱。等我再回老家时,树没了,那口井也埋了,院子里安静了。听说,这棵树离正屋太近,砍树费了一番工夫,树是分了好几节,慢慢放倒的。树干没有空,是棵好材料。我曾想用它做个书橱的愿望,此生是难以实现了。树倒后的次年,刨树桩,发现了一堆蛇。又过了一年,北京的堂哥回老家探亲,我带他去老屋,意外发现在正厅地面上,倔强地挺出两棵竹竿状的泡桐小树,树梢触及房梁后,便折断了。惊喜之余,也知道它终究是活不下去的,只好任它自生自灭了。院子,老屋,泡桐树,这些终归变成了记忆的符号,也只能深埋在记忆深处了。
每到春天,我还是惊讶于异乡的泡桐花开,那一片片的淡紫色,点缀着老旧的民国院落,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。站在春风里,回首远望,仿佛看到那房前屋后,那院落炊烟,那山川行道,那寂寥的院落,那荒废的井边,它依旧驻守在那里,在我怀乡的思绪中静静绽放,它化作了一杯浓浓的酒、一朵淡淡的云,它是我一生久久挥之不去的美好的情愫。
{{el.itemTitle}}
{{el.itemStyleClassTitle}}
{{el.itemStyleClassTitle}} {{el.itemStyleClass2Titles}}
枝头干枯的泡桐果还没有落尽的时候,一簇簇的花苞已经饱满欲裂,再经一阵子暖风的吹裁,那毛茸茸的黄褐色花萼便四下裂开,一朵朵淡紫色的喇叭花跳将出来,拥簇枝头,煞是热闹。花本无语,和风习习,野蜂群舞,间或雀鸟枝头婉转鸣叫,一起谱写着春天最舒缓的乐章。无论乡村还是城市,原本那么普通的一棵树,一经绽放,你都会为之倾倒,为之动心。这原本是怀揣着乡愁的树啊,驻足回首,那房前屋后,那院落炊烟,那山川行道,它都在最不经意的地方为你驻守着怀乡的路,它是一杯浓浓的酒,一怀淡紫色的挥之不去的乡愁。
在故乡的认知里,“泡桐”即为“梧桐”。因了“栽下梧桐树,引得凤凰来”的美好寓意,家家户户便有了栽种泡桐的习惯。其实,栽种泡桐,还有个重要的原因,它是速生木,有一定的实用价值。乡村儿女成家,养儿建新屋,送女做嫁妆,桐木轻便,不可或缺。
在我幼时,我的母亲也为我种下了两棵泡桐树。一棵栽在井边,一棵栽在影壁墙后。我是男孩子,母亲栽下此树,该有招引凤凰之意吧。梧桐栽下时,我时常把树身当镖靶,练习飞刀。刀插在树干上,树身便汩汩流出清水,似泉眼,流个不停,觉得好玩,还会多插上几刀。会写字了,也曾刻过几个字。母亲看到受伤的树,总数落我几句,然后嘱咐我找些泥巴,抹在伤处,过不久,便结疤了。疤痕经年累月,着实积了不少。
井边的树得了地势,噌噌疯长,几年的工夫,华盖初成,遮天蔽日。曾经的伤口和字迹,随着树身变粗,已经不可见了。而影壁墙边的那棵,羸弱枯瘦,成材无望,满身的树疤,就这么陪衬着过了许多年,砍掉,作了柴火。
成材后的泡桐树带给我许多欢乐。春天,繁花似锦,蜜蜂钻进钻出,煞是热闹。我曾在树下捡拾被雨水和风打折的花枝,摘掉花萼,吮吸花间的蜜汁;满树花萼零落的时候,穿针引线,把褐色的花萼顺序穿起来,像条蜿蜒曲折的青黄蛇,可以拿在手里摆弄一天;夏日树下自成一片清凉世界,铺一张草席,吃块井里起出来的西瓜,睡上一个惬意午觉。梦总被聒噪的蝉声打乱,然后,就想着该和面筋,粘树上的蝉了。无奈树干高挺,没有足够长的竹竿,只好作罢,继续睡觉。望树兴叹,不如静待夜幕低垂,那时,可以毫不费力地在树干上摸知了狗。一个夜晚,足不出户,能找到二三十个,足够次日饱餐一顿。入秋,一茬茬的落叶盖在院子里,晒干了,便堆在一边。来了兴致,我也会拿搂耙到胡同里,屋后搂落叶。那时,乡里种蒜,没有塑料地膜,家家户户便用落叶覆盖蒜地。然后,树上的桐子落得差不多了,天开始飘起大雪。儿时的冬天,雪真的很多,池塘也冻住了,冰面上能容纳一村的人。站在树下,看刺破苍穹的枝干,黑白分明,似一幅水墨画。攒一个雪球,朝枝头的麻雀扔去,鸟飞去了,一簇蓬松的雪块落下来,恰好打在头上、肩上,溅到脖子里的,瞬间融化成冰凉的雪水,透心的凉,我却不懊恼。一个冬天,房檐上、树枝上,冰溜子随着日头和天气此消彼长,有时候能长到一米长,不经意的一个午后,轰然一声,散落一地的冰晶。
那口井的水很甜,邻里百舍常来家中取水。压水机旁,泡桐树听足了邻人对它的赞美。树成材,井废了。新式打井法大行其道,再也不用雇人掘土淘井了。当生姜种植兴起时,废井有了新的用途,成了姜窨子。掏窨子,打开井盖,见到井壁上垂下万千条的根须,我们都大吃一惊。有一条碗口粗细的根茎悬垂插入五米深的井底,四下里,缠绕了许多胳膊粗细的根蔓,非常恐怖。邻人都说树成精了,树根一断说不定会喷出血来。井口晾了一上午,待气流通畅了,挖窨子的人顺着粗根滑到井底,除了那悬垂的树根,其它的都清掉了,血水未见,清水流了不少。有些根茎看着很粗,水灵灵的,一扯便断了。余下的那条树根,为我上下井底提供了方便,我经常顺着它滑到井底,躲猫猫。
没过多久,一段粗壮的根突兀地拱出地面,其前端正好插入了正屋下的石基中,泡桐树大有与屋宇共存亡之势。好在,我们也搬到了城里,不用担心那树根了。过了几年,修缮老屋。伯父说,树冠巨大,老枝粗壮,遇到大风,横斜的枝干会扫了屋脊,树枝若断了,也会压塌老屋。看来,那插入地基的树根,远没有树冠对房屋的威胁大。随后,伯父把树处理掉了,听说只卖了一千块钱。等我再回老家时,树没了,那口井也埋了,院子里安静了。听说,这棵树离正屋太近,砍树费了一番工夫,树是分了好几节,慢慢放倒的。树干没有空,是棵好材料。我曾想用它做个书橱的愿望,此生是难以实现了。树倒后的次年,刨树桩,发现了一堆蛇。又过了一年,北京的堂哥回老家探亲,我带他去老屋,意外发现在正厅地面上,倔强地挺出两棵竹竿状的泡桐小树,树梢触及房梁后,便折断了。惊喜之余,也知道它终究是活不下去的,只好任它自生自灭了。院子,老屋,泡桐树,这些终归变成了记忆的符号,也只能深埋在记忆深处了。
每到春天,我还是惊讶于异乡的泡桐花开,那一片片的淡紫色,点缀着老旧的民国院落,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。站在春风里,回首远望,仿佛看到那房前屋后,那院落炊烟,那山川行道,那寂寥的院落,那荒废的井边,它依旧驻守在那里,在我怀乡的思绪中静静绽放,它化作了一杯浓浓的酒、一朵淡淡的云,它是我一生久久挥之不去的美好的情愫。